大風吹不散兩會“論霾”熱度
更新日期:2015-07-23點擊次數:1668
據新華社消息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2日夜間開始,北京刮起了6級大風。大風帶走了惱人的霧霾,卻絲毫沒有降低會場內關于環保和治霾討論的熱度。
會議開幕前一小時,狂風仍在繼續,天空一片湛藍,數百位上會記者聚集在大會堂門口“圍堵"參會委員。作為上會的常規項目,如何能在停車場到會場之間的幾百米內定位、突破重圍、zui終提問到采訪對象,不同記者自有*的戰術。在這段寶貴的時間內,今年不同的媒體選擇把共同的問題——環保,拋給幾乎所有界別委員。
兩會開幕前后,民眾關于霧霾和環境保護的關注高漲,而對環保違規屢禁不止、環保矛盾利益博弈、環保監管如何加強,環保產業怎樣發展的討論也成了今年兩會上的大熱話題。
“今天北京的天很藍,但未來天空的顏色不能只靠刮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民委專職委員鄂義太說,環保產業作為國家確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應該盡快落地,將環保打造成真正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相信經過努力,藍天常在是可以實現的。
“你覺得北京這兩天空氣怎么樣?"在一系列專業問題過后,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捷也接到了關于天氣的提問。他邊走邊笑道:“還不錯,希望可以一直藍下去!"
全國政協委員、唐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胡萬寧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我們國家能源結構比較特殊,煤炭消耗量太大,高污染高粉塵,能源結構轉型比較難,氣候環境,環流的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他說:“造成霾不是一天的事情,治理更不是一天的事情。污染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和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個人、企業等多方面配合。"
除了談及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回應了記者針對環境治理的提問。他認為,保護環境的努力不應該與GDP增長相對立:“環境治理可以被打造成一個經濟新增長點。保護環境不是依靠不消費、不生產、甚至不開車,而是需要新的、先進的、綠色的節能的生產能力,這個過程是有社會效益的,是能帶來投資和增長的。"
“環境問題年年提,而且熱度有增無減。這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安危,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直言,治污不*的根源在于法制不健全。很多人把污染責任歸結于企業,但其實在企業層面,到現在還存在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污染成本和違法成本低,讓嘗試遵紀守法的企業非常艱難,zui終導致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污染了,走個關系就沒事了,這樣的執法還有什么意義?
賈康認為,應充分注重法治化背景下的長效經濟手段。真正能夠作為長效機制來發揮作用的,一定是“經濟手段為主"的路線,即在市場經濟發展運行中,基于利益導向、利益制約的優化。只有利用經濟杠桿,使依法“對事不對人"的規范成為長效機制,才能促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
- 上一篇:經濟學家:環保可成為經濟增長點
- 下一篇:兩會催熱環保股 個股掀起漲停潮